PDF电子书资源免费下载网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大纲》是当代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李先生创作的一部中国通史巨著。它始于古老传说的时代,止于近代辛亥革命的巨变,记录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变迁。

作者独特地将中国历史分为六个时期:中国文化的形成、创造与发展、新陈代谢、定型、发展与衰落。作者以司马迁典雅凝练的文笔,详细记述了几千年的历史事件,虽是历史大纲,却“简洁贴切”。

对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者可以从独特的角度阐述新颖的观点。比如从全球文明史的角度,看大禹治水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性;到了汉末,学者们只知道有家人、朋友、老师、学生,以此来探究东汉末年分裂格局形成的时代因素。从北魏孝文帝的教养背景,探究他实行“中国化”的原因;明末清初,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中找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此外,对于一些看似确凿的“史实”,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王莽篡汉、五大野花、修建大运河等,他都是基于详实的史料,做出了可能更符合历史情况的分析判断。等等,来突出他独特的思辨史观、崇高的历史格局和浓厚的文化情怀,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学会思考,品味历史的意义。

编辑:

作为一个学过历史的文科生,我对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东西并不陌生。尽管如此,当读到李教授的《中国历史大纲》时,我仍感到十分新鲜和惊喜。

李在他的序言中说,他希望写一本“大多数人能读并愿意读下去的中国历史书”。他做到了。

20岁时师从钱穆、陈寅恪、张荫麟等名师。27岁时跟随国际关系学者韦伯斯特学习西方史书。李对西方史书的通俗易懂印象深刻,所以他准备了30多年。年近70的他,在开始写《中国历史大纲》的时候,尽一切努力“让大家容易理解”。

他使用的语言简洁,有一种优雅的质感;叙述历史的方式颇像司马迁,精炼而犀利。往往只用几百字来勾勒一个朝代几百年的兴衰,或者生动地表现一个历史人物几十年的生活和他复杂的性格。这样,即使是再熟悉的历史,通过他的叙述,也变得独一无二。

《中国历史大纲》不同于其他中国通史书籍频繁使用的几卷本,它有一个适当的长度,使读者能够“迅速而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历史”。虽然是历史大纲,但“简洁恰当”,内容详实。

冯友兰曾说,“小史家不是大书的删节,而是人名、流派的罗列。就像画一幅画。在一个小场景里,是自给自足的。”“历史大纲”不是事件和人物的简单罗列。在有限的篇幅里,详细讲述了几千年的历史,这就需要作者运用历史学家的智慧进行严格的选择和取舍。李承认,他一直在思考一个人或一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甚至在打麻将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虽然是个笑话,但可见其努力程度。

“大多数人都能读”,通俗又好看;如果你愿意继续读下去,你必须有独特的见解,让读者印象深刻。《中国历史大纲》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全书各处的独到见解: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两回事,秦始皇“坑方士魔术师,不坑儒生”;六国的民族主义和复国主义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王莽是顺应民意而不是篡汉即位的;引起隋人反叛的不是大运河的修建,而是杨迪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北宋末年,耗尽宋朝人力财力的是西夏,而不是辽。《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找文健皇帝,而是为了找联盟对抗强大的帖木儿帝国;清代朴学的兴起不是因为文字狱,而是受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李没有为了吸引眼球而哗众取宠,也没有借用西方的一些最新理论来做一个看似新颖却牵强附会的分析。但他没有被框框和模子束缚,掀开了人为的盖子,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历史事件,所以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他以独特的角度,发表了别人未能发表的评论,在常见的地方看到了高超的技巧。比如从洪水对世界各民族的挑战,谈大禹的地位,从西罗马帝国蛮族的覆灭,谈梁武帝大破匈奴的意义。坚持大格局的历史观,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会完全不同。

客观理性是《中国历史大纲》的写作特点。他写的《中国历史大纲》是客观的,可敬的,令人钦佩的。他尊重公正,即使在讨论中外事务时,也不会因为国家立场而发表狂妄言论。夸他总是分析人和事的无数枝叶,抓住重点,兼顾方方面面,不像别人顾此失彼。

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当别人纠结于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是37%还是46%,用“好”与“坏”这样的道德概念来做一个简单的评价时,李只是客观理性地分析了前因后果、利弊得失、影响波及。比起偏颇的论调,更重要的是展现历史的全貌。

李的文字是丰富而温暖的。他不仅写朝代更替、制度变迁,也写百姓生活。他说殷(商)人有吃狗肉的习惯,祭祀仪式上一般都有狗;也有说唐朝的人生活奢侈,一顿婚宴,“一举一动”。

有人说李写《中国历史大纲》是用一颗经验丰富的心,这真是一个精辟的理论。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他对历史的认知自有特色。比如从人性的角度,他对后汉外戚与宦官权力斗争的深刻分析,令人印象深刻。“外戚虽精于此道,但有士大夫背景,排斥异己,不遗余力。但是,他们对舆论还是略有忌惮的。”“宦官的来源,无非是罪犯和穷人,或者是丧失了道德和操守,无法在家中栖身的无赖。本来他们很少陶冶士大夫的节操。他们不在乎舆论,但是他们反对。结果可想而知。”通过他犀利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人性,深化了历史。

读《中国历史大纲》培养和锻炼看历史、想历史的思维,比如因果思维、现场思维、本质思维等等。不是历史上支离破碎的事件和人物,而是因果传承的积累。吕后是文景统治的创始人,北魏近百年的均田制为隋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只有从历史场景的角度出发,才能接近历史真相。如果了解一下西汉人对“五德终始”的信仰,就可以认识到王莽的所作所为是符合当时的民意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汉武帝以布衣为丞相,不是因为他出类拔萃、才华横溢,而是因为他不满丞相独霸天下的政治传统...不知不觉中,你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你的历史观也比别人更睿智。

最后,关于如何阅读《中国历史大纲》,我有两个小建议。第一,不容易读得太快。如果你读得太快,只会看到熟悉的历史,却错过作者散落各处的真知灼见。第二,就像好曲子有前奏一样,《中国历史大纲》也有几章。心急的读者可以从第五章:华人世界的建立开始阅读,直接体验更精彩的东西。
作者简介...

李(1919-2002)出生于重庆铜梁。台湾省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台湾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省政治大学历史系知名教授,从事中国史研究40余年,专攻中国近代史和中美关系史。

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历史与社会系,师从钱穆、陈、、邵洵铮等名师。毕业后经钱穆先生推荐,在成都华西联合大学哲学史系任研究助理。

1946年进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师从国际关系史著名学者韦伯斯特(韦伯斯特曾指导费正清确定中国近代史研究方向)。求学期间,他从伦敦、巴黎和罗马教廷的书籍和档案中寻找史料,这为他日后研究中国近代史奠定了独特的基础。

1953年对150多万字的《中国近代史》手稿进行整理,提炼要点,以历史论述的精辟方式揭示多年的历史研究经验,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一书。这本书受到历史学家的高度重视,其英文版于1970年出版。

1955年成为台湾省立大学历史系专任教授。为了保存前人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成果,他与著名学者包尊鹏、吴相湘主编了《中国近代史论文集》两卷十八卷。

1956年获得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奖学金,赴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指导该校博士生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开始关注近代中美外交史。

1960年,《中美外交史》(第一卷)出版。

1963年,应钱穆先生之邀,赴香港任教。他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历史系主任。1966年至1968年,他还担任文学院院长。他与严耕望、全汉生、牟润孙、罗祥林等著名学者一起,开创了香港史学界的崭新局面。

1969年后定居加拿大。1971年至1972年,他到杜鲁门总统图书馆阅读中美外交档案。

1976年,他受聘于程池大学历史研究所,回到台湾省任教。

1978年,《中美早期外交史》修订出版。

1986年,从构思到完成历时30余年的《中国历史大纲》出版。

李强调研究历史要有“史德”,即对历史要持客观、平衡的态度。作为教授,他是学生眼中“有个性的历史学家”,他的讲座是学生追捧的名师讲座;作为一个历史作家,他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历史事件,让一般读者得到极大的启发。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成时期
第一章无知时期18
神话:祖先心目中的“历史”19
五帝:传奇时代26
第2章三代人:历史的开端36
戴(2070-1600) 37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40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54
第三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81年)66
霸权的崛起
霸权的发展73
国家的变化79
第四章战国时期(前481-前221年)84
战国改革计划强85
棘手的国际斗争92
社会巨变
孔子:民间讲学的创始人102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第二部分:中国世界的建立和发展——秦汉和魏晋时期(公元前221-317年)
第五章“华人世界”的创立126
秦朝(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21年)127
秦始皇时代(前221-前210年)133
秦始皇138述评
反对复古和改革的斗争(前209-前202) 145
第六章华人世界的建立和发展
文婧·知止:统一局面的基础155
梁武帝的兴阁160
巩固中国的世界166
王莽崛起的背景172
王莽时代:理想的幻灭178
第七章衰落期(25-220) 188
光武帝的政策189
失落的滑行风193
外戚、太监和名人201
长期分裂的前奏207
第8章大分裂的前奏214
曹操的野心215
三国人物222
鼎立230
西晋:统一的假象235
第九章中国文化概述
农业形势
发达的工商业
学术科学和技术
第三部分新陈代谢时期——“五朵野花”与南北朝时期(317-589)
第十章大动荡的局势(304—439) 262
西晋边境的形势263
匈奴称雄时期(304-350) 269
羌和狄统治时期275
北魏的统一281
第288章XI发展繁荣江南
南渡后的政治形势289
东晋北伐297
南朝的政治形势
新天地的老文化317
第十二章旧文化的复兴
文帝汉化327
中原336师
国家的新旧文化
第四部分,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隋唐宋(589-1279)
第十三章辉煌的唐朝356
大团结大繁荣的序幕357
初唐的政治形势366
从繁荣到衰落,377
唐朝的衰亡387
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
第十四章唐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408
唐朝的经济和社会409
唐代文化417
第十五章国家的衰落
五十代概述427
宋朝的建国政策436
变体图强445
南宋沟岸455
第十六章宋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464
宋代的经济与社会465
宋代文化472
第五部分中国文化的发展——元明清的长期统一(1279-1842)
第十七章元明大势486
蒙古人统治中国487
明太祖的建国政策
明朝局506
明朝的衰落与张的改革515
明成祖的海外开发527
元明文化535
明朝的衰亡546
第十八章大清帝国554
统一中国555
清初的统治563
繁荣和衰落的过程
早期中外关系
中西文化交流
清代文化610
第六部分中国世界的衰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2-1911)
第十九章西方势力的入侵624
鸦片走私625
鸦片战争633
不平等条约的缔结
大清帝国的解体653
第二十章国家大动乱670
太平军的繁荣671
太平军的政治策略684
满汉政权的转移696
第二十一章自强运动712
“师夷长技”的由来713
重新传播基督教726
自强运动的障碍736
第一次中日战争747
第二十二章救国运动764
开民智运动和百日维新765
庚子事件784
辛亥革命793
国民革命的挫折802
中华史纲:从传说时代到辛亥革命 - 李定一

赞赏

微信赞赏支付宝赞赏

各位大佬行行好吧 服务器没有钱续费了!!!真的撑不住了!!!随便打赏点吧~~~站长跪舔~~~^_^ 本站所有文章、图片、资源等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来自互联网或者站长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个人学习、研究以及欣赏!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赞(4) 打赏
各位大佬行行好吧 服务器没有钱续费了!!!每年要花费好多服务器费用啊!!!真的撑不住了!!!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0 条评论关于"中华史纲:从传说时代到辛亥革命 PDF资源下载"

表情

最新评论

    暂无留言哦~~